
印后裝訂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06-30 作者:小華 來源:深華印材 查看: 次
印后裝訂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
我國現有出版單位近千家,其中,內地有出版社550多家,僅北京大約就有250家,港澳臺地區共400家左右。我國每年出版書籍本冊約80億冊,其中,教科書類近36億冊,其他圖書近44億冊。
全國有各類印刷廠近16萬家,從事書刊印刷業務的企業約10萬家(不含小型個體裝訂廠),其中,從事印后裝訂工作的人數占印刷從業總人數的34.32%,擔負著每年80億冊書的裝訂加工任務。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裝訂技術的國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殷商時代出現的甲骨文,那時裝訂術已經誕生,即“龜骨冊”,裝訂術的問世比印刷術的發明大約早了1000年。經過3000多年的發展變革,我國現已成為世界上裝訂歷史最長、裝訂工藝式樣最多、書籍裝訂數量最大、裝幀技術較高、從事裝訂工作的人數最多的書籍裝訂大國。目前,我國可用書籍裝幀方法達14種之多;每年書籍加工量有80多億冊;而且擁有許多高超的裝幀技術,可以將綾子和絹等絲織品印裝成精美的書冊,也可用手工將1μm厚的赤金箔裝飾在書口上,完成滾燙金口的工藝。目前,我國書籍印后加工人員正憑借薄弱的技術基礎,努力掌握著各式新設備、使用各種新材料,竭力完成各種書籍的加工任務,以滿足圖書市場及廣大讀者的需要。
印后裝訂亟待關注
印后裝訂工序承擔著書刊印刷品最后的裝飾加工任務,關系到書刊的使用價值、閱讀價值和收藏價值。如果沒有正確、牢固的聯結和漂亮、高雅的裝幀加工,再精細的印刷品,也無法體現出其檔次和價值。因此,印后裝訂是印刷品包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藝術加工工序。
但一直以來,人們對印后裝訂工序總持有一些偏見,認為裝訂只是一個搬搬拿拿的工種,隨便一個人都能夠勝任,而忽視了其重要性,導致印后裝訂領域與印前、印刷領域的發展不平衡,人員整體水平偏低的局面。究其原因應是多方面的。
1.操作人員文化素質較低
幾十年來,印后領域從業者的文化素質均低于印前和印刷人員,大學以上學歷的人員數量極少。近幾年,才有個別企業開始重視印后裝訂工序,引進了幾個大學生。
2.缺少專業教育體系
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印刷專業學府(指學生數量),北京印刷學院及國內多所印刷院校,到目前為止,沒有一處設立印后裝訂專業,只是在印刷或包裝系開設20多個課時的裝訂技術課程;沒有將占印刷業1/3人數的裝訂專業作為一個專門學科;且印后裝訂的技術專家及師資力量匱乏,生產中的問題無處咨詢。
3.行業內重視不夠
我國歷年舉行的大型印刷信息發布會、科技研討會等,很少涉及印后裝訂專業的內容好像印后的頁張,不裝訂成冊就可以閱讀和保存了。
4.工價過低
印后裝訂工價過低,目前仍然在執行1993年或1994年的工價,最新工價也是1997年的。前兩年,四川某出版社舉行了一次精裝書加工招標會,當時的裝訂工費是1.20元/本。工廠為了拿到這批活,相互壓價,最后標價居然低到0.375元/本。不難想像,這樣的價格能加工出好的產品嗎?另一方面,在工價降低的同時,對書刊裝訂質量的要求卻越來越高,采用的工藝也越來越復雜,甚至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使得裝訂加工難上加難。
5.加工周期不科學
由于出版市場競爭激烈,書刊的印裝周期越來越短,留給印后裝訂工序的時間就更少,而且趕工期的事很少波及印前、印刷工序,只有裝訂工序經常需要加班加點,在極有限的時間里完成裝訂任務。
6.人員分配不合理
在印刷企業中,往往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有文化、素質高的人員去印前,身強力壯的去印刷,剩下的去裝訂。而現在,裝訂工序也在不斷引進新設備,幾百萬、上千萬元的裝訂生產線同樣需要有文化、有技術的人員來操作。
7.各工序缺乏合作
任何一本書籍的印制完成,都是印前、印刷與印后加工各工序通力合作的結果,上工序應為下工序提供優質的半成品,共同為生產優質書籍而努力。但多數企業在上下工序的協調方面還不夠科學、合理。
現在,書刊的印后加工工序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多樣化,印后裝訂工序已不再是一道搬搬拿拿、粘粘貼貼的簡單工序,而是一個印品裝幀的藝術加工工序,不僅需要靈活、高超的手工操作技術,還需要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需要操作人員具有掌握先進設備的能力,逐漸轉變為設備自動化、工藝材料多樣化、市場需求信息化的數字化裝訂加工工序。
印后裝訂設備發展評述
1.印后裝訂設備沿革
建國前,我國基本沒有自動裝訂設備,只有手動切書機,而且開料用彎刀,折頁、配頁、鐵絲訂、鎖線等加工均以手工進行。建國至今,我國的印后裝訂設備經歷了3次發展變革。
(1)第一次變革
20世紀50年代中期,特別是1956年,開始了從手工到單機的變革。同時,我國已經生產手動切紙機和腳踏鐵絲訂書機,書籍裝訂開始使用單機加工設備。
(2)第二次變革
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經歷了從單機到聯動生產線的變革。由于是特殊時期,書刊加工量非常大,因而裝訂用小型單機已不能適應形勢需要,出現了“印的多、裝不出”的印裝不平衡局面,由此迫使裝訂設備再次變革,開始采用大型單機和聯動生產線設備。
此時,國產的全開環包刀式折頁機、全開自動平臺刀式折頁機、單刀輥式配頁機、騎馬訂聯動生產線、冷膠無線膠黏訂聯動生產線、精裝書聯動生產線及一些大型單機紛紛推向市場,提高了裝訂速度,縮短了加工周期,也使印裝不平衡的局面得以緩和。可以說第二次印后裝訂設備的變革是從小單機向大單機和聯動生產線發展的重要階段。
(3)第三次變革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單機、聯動生產線并舉,裝訂設備及技術水平向世界先進水平靠攏,進入了國際發展軌道。
這次變革有兩個特點:一是一切向國際標準靠攏,以適應WTO的運作規則;二是以我國出版界新推出的“五多”為依據,即短版活多、無線膠黏訂產品多、復雜特殊加工物多、新材料品種多、短周期加工任務多。
2.我國裝訂設備現狀
(1)現有裝訂聯動生產線
①騎馬訂聯動生產線
主要是國產設備,速度一般為100~160本/分鐘,主要是上海紫光和北人集團的產品。
②無線膠黏訂生產線
國產和進口設備都有,進口品牌主要是馬天尼、柯爾布斯、沃倫貝格、北人集團和日本TSK的 OEM生產線;國產品牌主要是上海紫光的無線膠黏訂生產線。
③精裝書加工生產線
主要依靠進口,最多的是柯爾布斯和馬天尼的生產線,速度為36米/分鐘、40米/分鐘和50米/分鐘。其中,馬天尼的聯動生產線功能越來越多,由供給、壓平、涂膠烘干、三面切書、粘飄帶、包帶、扒圓起脊、掃襯、套殼、壓槽、壓平、定型、翻轉等機組組成。
④平裝平訂生產線
主要是國產設備,速度平均為140本/分鐘。
⑤配鎖聯動生產線
主要是德國設備。
⑥本冊印裝聯動生產線
主要是德國維爾公司的設備,速度為280本/分鐘。
⑦票據印裝聯動生產線
主要依靠進口。
(2)現有單機主要類型
①切紙機
切紙機包括單刀切紙機、三面切書機、防破頭三面切書機。主要是國產設備,進口設備以波拉刀最多。
②折頁機
主要使用刀式及柵欄式折頁機,進口和國產設備都有,進口品牌主要是斯塔爾、MBO。
③配頁機
主要使用輥式和鉗式配頁機,國產、進口設備都有。其中,鉗式配頁機還具有粘單頁功能,進口設備以鉗式為主。
④粘頁機
以兩頭輥式機為主,北人生產的配粘機為多頭結構,可進行多組粘頁作業。
⑤鐵絲訂書機
有單、雙頭之分。
⑥鎖線機
國產、進口設備均有。
⑦膠黏訂包本機
分為圓盤式、橢圓式及長式。
此外,折前口機、糊殼機、燙金機也是書刊裝訂中的常用單機。
3.印后裝訂設備發展方向
鑒于目前這種形勢,印后裝訂設備的發展呈現兩大方向:一是發展適應大批量生產的各種先進的聯動和單機設備;二是發展適應數字印刷的小型單機設備與手工裝訂相結合的小型多功能設備,如標書加工等。據不完全統計,僅北京地區可承接24小時快速裝訂服務的數字印刷裝訂公司就有上千家,他們使用的設備均是較先進的小型臺式裝訂設備,且大部分為進口設備。
從2004年德魯巴展會上展示的印后裝訂設備可以看出,全球印刷設備制造商都在關注印后裝訂設備的發展。一些著名的印刷設備制造商,如海德堡、馬天尼、柯爾布斯、沃倫貝格、斯塔爾、阿斯塔、MBO和日本TSK等都不斷推出新型的印后裝訂設備,如:
①大幅面自動撞裁單面切紙機;
②先進的折頁機系列(MBO);
③新改進的塑料線燙訂工藝(MBO、海德堡);
④膠黏訂單機均為直線下書,解決了下書不成型的難題(馬天尼、沃倫貝格、日本TSK);
⑤膠黏訂聯動生產線趨向高速自動化;
主要特色是,螺旋式傳送;自動儲帖;配有探頭調厚器(柯爾布斯)。
⑥騎馬訂聯動線有新的改進,并趨于高速化;
主要改進是,自動爬坡式儲帖;自動粘頁;正反折下帖搭頁等。
⑦平裝鎖線訂聯動生產線(沃倫貝格);
⑧膠黏訂、騎馬訂數字聯動生產線;
⑨文件自動加工聯動生產線;
⑩自動燙金口、涂色口聯動機。
眾多先進設備在德魯巴展會上的亮相,使我們看到了全球的印刷同行都開始重視印后裝訂設備的發展趨勢,同時也預示著印后裝訂設備很快又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變革時期。歷史告訴我們,這種變革將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徹底、一次比一次先進,也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
從2004年德魯巴展示的印后裝訂設備的種類、式樣及自動化程度分析,印后裝訂工序正在向信息化、自動化、多樣化、復雜化、裝訂數字化的先進行列邁進。
我們在重新認識書刊裝訂技術的重要性及裝訂設備發展狀況的同時,更希望我國的裝訂設備制造商加快步伐,吸取國外設備之精華、樹立我國裝訂設備之特色,與印后裝訂部門的技術人員加強溝通,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適應我國出版印刷市場需求的先進裝訂設備。
裝訂工藝多樣化
由于國際印后技術的發展及國內出版行業的不斷變革,我國印后裝訂正處于工藝技術向多樣化、復雜化,并逐漸向高精尖技術發展的階段。高檔書籍不斷增多,如中華書局出版,北京新華印刷廠印制的《24史》,而且各地區都有自己的裝訂特色和代表作;精細材料與加工的應用,封面材料種類繁多,如真皮封面,赤金箔的應用等,使各種特殊裝訂方法的出版物越來越多。
另外,為了與國際標準接軌,近幾年書籍的印裝工藝及材料也有了許多顯著變化
1.書刊本冊用紙張定量提高
書芯用紙的定量,由原來常用的52g/m2左右提高到60g/m2,正逐步與國際通行標準70g/m2靠近;封面紙也隨之增厚,定量加大,從原來的80g/m2左右上升到150g/m2,甚至有些封面達到200~250g/m2,但封面的加厚也給裝訂加工帶來了一些困難。
2.紙張幅面變大
紙張逐漸采用國際標準幅面。如教科書,除保留了787mm×1092mm規格的16開本(260mm×184mm)外,其他均采用國際標準,等同于我國的國家標準。目前書刊印刷主要選用國際標準的A、B系列紙張。A型紙:890mm×1240mm或900×11280mm;B型紙:900mm×1400mm。
大開本書籍尺寸與國際標準相同,如A3(8開)統一為420mm×297mm;A4(16開)297mm×210mm;A5(32開)210mm×148mm;A6(64開)144mm×105mm。B型開本尺寸在國標中只采用了B5(32開)239mm×169mm。
3.合理采用無線膠黏訂
目前,我國采用無線膠黏訂的書冊占書冊裝訂總量的50%以上。膠黏訂工藝有很多優點,如省工省料,表面平整,加工工序少,出書周期短,適應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但是質量問題也很多,如書冊開膠掉頁現象仍比較嚴重。一些出版社不考慮書籍的種類,書冊的薄厚,保存價值如何,為了降低成本,一味地采用無線膠黏訂工藝,也造成了很多問題。一出版社甚至要將1本32開、40mm厚的書,采用無線膠黏訂工藝裝訂,可以設想,如果采用無線膠黏訂工藝加工,此書將如何翻閱?2004年9月,李嵐清同志視察沈陽印刷集團時曾經說道,“現在的書翻閱起來越來越費勁了,需要兩手用勁按住才能看”。書籍不易翻閱或打開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是無線膠黏訂工藝應用不當所致。因此,希望出版社能夠從書籍的閱讀和保存價值等方面考慮,合理選用裝訂方式。尤其是出版社的美編,要常與印刷廠,特別是裝訂工序加強溝通,因為書籍的最終形式要靠裝訂工藝完成和體現。
4.豪華裝和異型裝增多
封面折前口的式樣越來越多,如《24史》、《聲響》的前口均采用了不折齊的形式,200g/m2以上封面折大前口等;露血書設計多折并要求血齊,空背加工不黏堵布的軟精裝等,都是采用較多的特殊裝訂方法。
5.無線膠黏訂精裝逐步發展
目前,主要設備供應商有馬天尼和柯爾布斯。
6.手工操作技術引起重視
裝訂是藝術加工工序,沒有手工是不行的。豪華精裝中的滾赤金箔、鋪赤金、鎖花頭、做假脊、粘襯根、墊腰料,蝴蝶裝中的拼條、裱條、粘頁,線裝中的訂連穿線、齊欄包角、復口、裱面等仍然需要手工操作。所以,一些高檔書籍的裝訂仍離不開手工操作,在國際獲大獎的書籍,多數是手工裝訂產品,價值16萬元一套的《24史》,除折配頁外,也均是由手工裝訂完成。
裝訂材料種類增多
書冊用封面材料近幾年變化很大,種類也很多。常用的有六七種,如覆膜類、PVC涂布類、樹脂浸漬類、涂布浸漬類、PVC磨砂類、再生皮類、合成革類、織物/紙張復合類及最近出現的局部UV材料等。由于這些材料質地不同,對所用黏結材料有一定要求,所以涉及了許多新技術。
裝訂用黏結材料有動物類、植物類、干酪素類、合成樹脂類等6大類,其中每一類又包括多種,如合成樹脂類中就又分為7種,既有冷膠,也有熱膠。實際使用時,每一種膠黏劑的黏結對象也不相同,如果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就會在加工中出現很多質量問題。
EVA是目前常用的熱熔膠,種類很多,不同種類和型號的膠料又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溫度、熔點、開放點、固化點、冷卻硬化點等。如果不能根據黏結對象的質地,設備運轉速度等去選擇,就會出現不可挽回的損失。同時,熱熔膠對裝訂車間的溫度,濕度等要求極為嚴格,需要進行科學管理,如在國外,裝訂車間的溫度要求保持在22~27℃,膠黏劑使用溫度不超過產品標準溫度±5℃。
最近又出現一種新型膠黏劑,即PUR(聚氨酯)熱塑性合成樹脂膠黏材料,這種材料抗熱(250℃)、抗寒(-40℃),其黏結強度極高,柔韌性很強,可以進行無線膠黏訂精裝書的扒圓起脊,提高書籍翻閱的平整性。但其采用的工藝及設備與EVA熱熔膠有所不同,還需要重新認識。
總之,先進的設備、復雜的工藝、多樣式的材料,給書刊印后加工工序帶來了新的市場,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相信印后裝訂領域的同仁們有信心,有決心,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接受挑戰。同時,也希望能得到各方面人士的重視、支持和諒解,逐漸提高印后加工技術在印刷界中的地位,裝訂出更多、更好的書籍,以滿足讀者和社會的需要,使我國圖書的印裝質量早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模切刀 壓痕條 刀版彈墊 補底紙 膠條 海綿條 補底紙 壓痕模 壓痕線
我國現有出版單位近千家,其中,內地有出版社550多家,僅北京大約就有250家,港澳臺地區共400家左右。我國每年出版書籍本冊約80億冊,其中,教科書類近36億冊,其他圖書近44億冊。
全國有各類印刷廠近16萬家,從事書刊印刷業務的企業約10萬家(不含小型個體裝訂廠),其中,從事印后裝訂工作的人數占印刷從業總人數的34.32%,擔負著每年80億冊書的裝訂加工任務。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裝訂技術的國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殷商時代出現的甲骨文,那時裝訂術已經誕生,即“龜骨冊”,裝訂術的問世比印刷術的發明大約早了1000年。經過3000多年的發展變革,我國現已成為世界上裝訂歷史最長、裝訂工藝式樣最多、書籍裝訂數量最大、裝幀技術較高、從事裝訂工作的人數最多的書籍裝訂大國。目前,我國可用書籍裝幀方法達14種之多;每年書籍加工量有80多億冊;而且擁有許多高超的裝幀技術,可以將綾子和絹等絲織品印裝成精美的書冊,也可用手工將1μm厚的赤金箔裝飾在書口上,完成滾燙金口的工藝。目前,我國書籍印后加工人員正憑借薄弱的技術基礎,努力掌握著各式新設備、使用各種新材料,竭力完成各種書籍的加工任務,以滿足圖書市場及廣大讀者的需要。
印后裝訂亟待關注
印后裝訂工序承擔著書刊印刷品最后的裝飾加工任務,關系到書刊的使用價值、閱讀價值和收藏價值。如果沒有正確、牢固的聯結和漂亮、高雅的裝幀加工,再精細的印刷品,也無法體現出其檔次和價值。因此,印后裝訂是印刷品包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藝術加工工序。
但一直以來,人們對印后裝訂工序總持有一些偏見,認為裝訂只是一個搬搬拿拿的工種,隨便一個人都能夠勝任,而忽視了其重要性,導致印后裝訂領域與印前、印刷領域的發展不平衡,人員整體水平偏低的局面。究其原因應是多方面的。
1.操作人員文化素質較低
幾十年來,印后領域從業者的文化素質均低于印前和印刷人員,大學以上學歷的人員數量極少。近幾年,才有個別企業開始重視印后裝訂工序,引進了幾個大學生。
2.缺少專業教育體系
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印刷專業學府(指學生數量),北京印刷學院及國內多所印刷院校,到目前為止,沒有一處設立印后裝訂專業,只是在印刷或包裝系開設20多個課時的裝訂技術課程;沒有將占印刷業1/3人數的裝訂專業作為一個專門學科;且印后裝訂的技術專家及師資力量匱乏,生產中的問題無處咨詢。
3.行業內重視不夠
我國歷年舉行的大型印刷信息發布會、科技研討會等,很少涉及印后裝訂專業的內容好像印后的頁張,不裝訂成冊就可以閱讀和保存了。
4.工價過低
印后裝訂工價過低,目前仍然在執行1993年或1994年的工價,最新工價也是1997年的。前兩年,四川某出版社舉行了一次精裝書加工招標會,當時的裝訂工費是1.20元/本。工廠為了拿到這批活,相互壓價,最后標價居然低到0.375元/本。不難想像,這樣的價格能加工出好的產品嗎?另一方面,在工價降低的同時,對書刊裝訂質量的要求卻越來越高,采用的工藝也越來越復雜,甚至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使得裝訂加工難上加難。
5.加工周期不科學
由于出版市場競爭激烈,書刊的印裝周期越來越短,留給印后裝訂工序的時間就更少,而且趕工期的事很少波及印前、印刷工序,只有裝訂工序經常需要加班加點,在極有限的時間里完成裝訂任務。
6.人員分配不合理
在印刷企業中,往往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有文化、素質高的人員去印前,身強力壯的去印刷,剩下的去裝訂。而現在,裝訂工序也在不斷引進新設備,幾百萬、上千萬元的裝訂生產線同樣需要有文化、有技術的人員來操作。
7.各工序缺乏合作
任何一本書籍的印制完成,都是印前、印刷與印后加工各工序通力合作的結果,上工序應為下工序提供優質的半成品,共同為生產優質書籍而努力。但多數企業在上下工序的協調方面還不夠科學、合理。
現在,書刊的印后加工工序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多樣化,印后裝訂工序已不再是一道搬搬拿拿、粘粘貼貼的簡單工序,而是一個印品裝幀的藝術加工工序,不僅需要靈活、高超的手工操作技術,還需要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需要操作人員具有掌握先進設備的能力,逐漸轉變為設備自動化、工藝材料多樣化、市場需求信息化的數字化裝訂加工工序。
印后裝訂設備發展評述
1.印后裝訂設備沿革
建國前,我國基本沒有自動裝訂設備,只有手動切書機,而且開料用彎刀,折頁、配頁、鐵絲訂、鎖線等加工均以手工進行。建國至今,我國的印后裝訂設備經歷了3次發展變革。
(1)第一次變革
20世紀50年代中期,特別是1956年,開始了從手工到單機的變革。同時,我國已經生產手動切紙機和腳踏鐵絲訂書機,書籍裝訂開始使用單機加工設備。
(2)第二次變革
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經歷了從單機到聯動生產線的變革。由于是特殊時期,書刊加工量非常大,因而裝訂用小型單機已不能適應形勢需要,出現了“印的多、裝不出”的印裝不平衡局面,由此迫使裝訂設備再次變革,開始采用大型單機和聯動生產線設備。
此時,國產的全開環包刀式折頁機、全開自動平臺刀式折頁機、單刀輥式配頁機、騎馬訂聯動生產線、冷膠無線膠黏訂聯動生產線、精裝書聯動生產線及一些大型單機紛紛推向市場,提高了裝訂速度,縮短了加工周期,也使印裝不平衡的局面得以緩和。可以說第二次印后裝訂設備的變革是從小單機向大單機和聯動生產線發展的重要階段。
(3)第三次變革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單機、聯動生產線并舉,裝訂設備及技術水平向世界先進水平靠攏,進入了國際發展軌道。
這次變革有兩個特點:一是一切向國際標準靠攏,以適應WTO的運作規則;二是以我國出版界新推出的“五多”為依據,即短版活多、無線膠黏訂產品多、復雜特殊加工物多、新材料品種多、短周期加工任務多。
2.我國裝訂設備現狀
(1)現有裝訂聯動生產線
①騎馬訂聯動生產線
主要是國產設備,速度一般為100~160本/分鐘,主要是上海紫光和北人集團的產品。
②無線膠黏訂生產線
國產和進口設備都有,進口品牌主要是馬天尼、柯爾布斯、沃倫貝格、北人集團和日本TSK的 OEM生產線;國產品牌主要是上海紫光的無線膠黏訂生產線。
③精裝書加工生產線
主要依靠進口,最多的是柯爾布斯和馬天尼的生產線,速度為36米/分鐘、40米/分鐘和50米/分鐘。其中,馬天尼的聯動生產線功能越來越多,由供給、壓平、涂膠烘干、三面切書、粘飄帶、包帶、扒圓起脊、掃襯、套殼、壓槽、壓平、定型、翻轉等機組組成。
④平裝平訂生產線
主要是國產設備,速度平均為140本/分鐘。
⑤配鎖聯動生產線
主要是德國設備。
⑥本冊印裝聯動生產線
主要是德國維爾公司的設備,速度為280本/分鐘。
⑦票據印裝聯動生產線
主要依靠進口。
(2)現有單機主要類型
①切紙機
切紙機包括單刀切紙機、三面切書機、防破頭三面切書機。主要是國產設備,進口設備以波拉刀最多。
②折頁機
主要使用刀式及柵欄式折頁機,進口和國產設備都有,進口品牌主要是斯塔爾、MBO。
③配頁機
主要使用輥式和鉗式配頁機,國產、進口設備都有。其中,鉗式配頁機還具有粘單頁功能,進口設備以鉗式為主。
④粘頁機
以兩頭輥式機為主,北人生產的配粘機為多頭結構,可進行多組粘頁作業。
⑤鐵絲訂書機
有單、雙頭之分。
⑥鎖線機
國產、進口設備均有。
⑦膠黏訂包本機
分為圓盤式、橢圓式及長式。
此外,折前口機、糊殼機、燙金機也是書刊裝訂中的常用單機。
3.印后裝訂設備發展方向
鑒于目前這種形勢,印后裝訂設備的發展呈現兩大方向:一是發展適應大批量生產的各種先進的聯動和單機設備;二是發展適應數字印刷的小型單機設備與手工裝訂相結合的小型多功能設備,如標書加工等。據不完全統計,僅北京地區可承接24小時快速裝訂服務的數字印刷裝訂公司就有上千家,他們使用的設備均是較先進的小型臺式裝訂設備,且大部分為進口設備。
從2004年德魯巴展會上展示的印后裝訂設備可以看出,全球印刷設備制造商都在關注印后裝訂設備的發展。一些著名的印刷設備制造商,如海德堡、馬天尼、柯爾布斯、沃倫貝格、斯塔爾、阿斯塔、MBO和日本TSK等都不斷推出新型的印后裝訂設備,如:
①大幅面自動撞裁單面切紙機;
②先進的折頁機系列(MBO);
③新改進的塑料線燙訂工藝(MBO、海德堡);
④膠黏訂單機均為直線下書,解決了下書不成型的難題(馬天尼、沃倫貝格、日本TSK);
⑤膠黏訂聯動生產線趨向高速自動化;
主要特色是,螺旋式傳送;自動儲帖;配有探頭調厚器(柯爾布斯)。
⑥騎馬訂聯動線有新的改進,并趨于高速化;
主要改進是,自動爬坡式儲帖;自動粘頁;正反折下帖搭頁等。
⑦平裝鎖線訂聯動生產線(沃倫貝格);
⑧膠黏訂、騎馬訂數字聯動生產線;
⑨文件自動加工聯動生產線;
⑩自動燙金口、涂色口聯動機。
眾多先進設備在德魯巴展會上的亮相,使我們看到了全球的印刷同行都開始重視印后裝訂設備的發展趨勢,同時也預示著印后裝訂設備很快又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變革時期。歷史告訴我們,這種變革將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徹底、一次比一次先進,也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
從2004年德魯巴展示的印后裝訂設備的種類、式樣及自動化程度分析,印后裝訂工序正在向信息化、自動化、多樣化、復雜化、裝訂數字化的先進行列邁進。
我們在重新認識書刊裝訂技術的重要性及裝訂設備發展狀況的同時,更希望我國的裝訂設備制造商加快步伐,吸取國外設備之精華、樹立我國裝訂設備之特色,與印后裝訂部門的技術人員加強溝通,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適應我國出版印刷市場需求的先進裝訂設備。
裝訂工藝多樣化
由于國際印后技術的發展及國內出版行業的不斷變革,我國印后裝訂正處于工藝技術向多樣化、復雜化,并逐漸向高精尖技術發展的階段。高檔書籍不斷增多,如中華書局出版,北京新華印刷廠印制的《24史》,而且各地區都有自己的裝訂特色和代表作;精細材料與加工的應用,封面材料種類繁多,如真皮封面,赤金箔的應用等,使各種特殊裝訂方法的出版物越來越多。
另外,為了與國際標準接軌,近幾年書籍的印裝工藝及材料也有了許多顯著變化
1.書刊本冊用紙張定量提高
書芯用紙的定量,由原來常用的52g/m2左右提高到60g/m2,正逐步與國際通行標準70g/m2靠近;封面紙也隨之增厚,定量加大,從原來的80g/m2左右上升到150g/m2,甚至有些封面達到200~250g/m2,但封面的加厚也給裝訂加工帶來了一些困難。
2.紙張幅面變大
紙張逐漸采用國際標準幅面。如教科書,除保留了787mm×1092mm規格的16開本(260mm×184mm)外,其他均采用國際標準,等同于我國的國家標準。目前書刊印刷主要選用國際標準的A、B系列紙張。A型紙:890mm×1240mm或900×11280mm;B型紙:900mm×1400mm。
大開本書籍尺寸與國際標準相同,如A3(8開)統一為420mm×297mm;A4(16開)297mm×210mm;A5(32開)210mm×148mm;A6(64開)144mm×105mm。B型開本尺寸在國標中只采用了B5(32開)239mm×169mm。
3.合理采用無線膠黏訂
目前,我國采用無線膠黏訂的書冊占書冊裝訂總量的50%以上。膠黏訂工藝有很多優點,如省工省料,表面平整,加工工序少,出書周期短,適應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但是質量問題也很多,如書冊開膠掉頁現象仍比較嚴重。一些出版社不考慮書籍的種類,書冊的薄厚,保存價值如何,為了降低成本,一味地采用無線膠黏訂工藝,也造成了很多問題。一出版社甚至要將1本32開、40mm厚的書,采用無線膠黏訂工藝裝訂,可以設想,如果采用無線膠黏訂工藝加工,此書將如何翻閱?2004年9月,李嵐清同志視察沈陽印刷集團時曾經說道,“現在的書翻閱起來越來越費勁了,需要兩手用勁按住才能看”。書籍不易翻閱或打開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是無線膠黏訂工藝應用不當所致。因此,希望出版社能夠從書籍的閱讀和保存價值等方面考慮,合理選用裝訂方式。尤其是出版社的美編,要常與印刷廠,特別是裝訂工序加強溝通,因為書籍的最終形式要靠裝訂工藝完成和體現。
4.豪華裝和異型裝增多
封面折前口的式樣越來越多,如《24史》、《聲響》的前口均采用了不折齊的形式,200g/m2以上封面折大前口等;露血書設計多折并要求血齊,空背加工不黏堵布的軟精裝等,都是采用較多的特殊裝訂方法。
5.無線膠黏訂精裝逐步發展
目前,主要設備供應商有馬天尼和柯爾布斯。
6.手工操作技術引起重視
裝訂是藝術加工工序,沒有手工是不行的。豪華精裝中的滾赤金箔、鋪赤金、鎖花頭、做假脊、粘襯根、墊腰料,蝴蝶裝中的拼條、裱條、粘頁,線裝中的訂連穿線、齊欄包角、復口、裱面等仍然需要手工操作。所以,一些高檔書籍的裝訂仍離不開手工操作,在國際獲大獎的書籍,多數是手工裝訂產品,價值16萬元一套的《24史》,除折配頁外,也均是由手工裝訂完成。
裝訂材料種類增多
書冊用封面材料近幾年變化很大,種類也很多。常用的有六七種,如覆膜類、PVC涂布類、樹脂浸漬類、涂布浸漬類、PVC磨砂類、再生皮類、合成革類、織物/紙張復合類及最近出現的局部UV材料等。由于這些材料質地不同,對所用黏結材料有一定要求,所以涉及了許多新技術。
裝訂用黏結材料有動物類、植物類、干酪素類、合成樹脂類等6大類,其中每一類又包括多種,如合成樹脂類中就又分為7種,既有冷膠,也有熱膠。實際使用時,每一種膠黏劑的黏結對象也不相同,如果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就會在加工中出現很多質量問題。
EVA是目前常用的熱熔膠,種類很多,不同種類和型號的膠料又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溫度、熔點、開放點、固化點、冷卻硬化點等。如果不能根據黏結對象的質地,設備運轉速度等去選擇,就會出現不可挽回的損失。同時,熱熔膠對裝訂車間的溫度,濕度等要求極為嚴格,需要進行科學管理,如在國外,裝訂車間的溫度要求保持在22~27℃,膠黏劑使用溫度不超過產品標準溫度±5℃。
最近又出現一種新型膠黏劑,即PUR(聚氨酯)熱塑性合成樹脂膠黏材料,這種材料抗熱(250℃)、抗寒(-40℃),其黏結強度極高,柔韌性很強,可以進行無線膠黏訂精裝書的扒圓起脊,提高書籍翻閱的平整性。但其采用的工藝及設備與EVA熱熔膠有所不同,還需要重新認識。
總之,先進的設備、復雜的工藝、多樣式的材料,給書刊印后加工工序帶來了新的市場,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相信印后裝訂領域的同仁們有信心,有決心,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接受挑戰。同時,也希望能得到各方面人士的重視、支持和諒解,逐漸提高印后加工技術在印刷界中的地位,裝訂出更多、更好的書籍,以滿足讀者和社會的需要,使我國圖書的印裝質量早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模切刀 壓痕條 刀版彈墊 補底紙 膠條 海綿條 補底紙 壓痕模 壓痕線
相關資訊
- 【模切知識五】 模切刀模保養規程
- 【模切知識四】 “排廢”其實也不簡單
- 紙品廠 網絡找壓痕線廠家最劃算
- 定制海綿條 找專業的廠家——深華印材
- 【模切知識三】細小邊產品易彎曲變形的成因
- 【模切知識二】什么導致了壓痕線塑形盒的變
- 多遠的距離都無法阻止---深華獅普特彈力膠
- 【高效】享受一站式服務 采購印后2000種刀模
- 【模切知識一】為什么模切刀版底紙會經常沖
- 深入挖掘刀模中潛藏的秘密
- 斷了,這難道是模切刀的問題?
- 用心塑造 每一條精美直線
- 切什么紙用什么刀,這點你知道嗎?
- 印刷行業的前景如何?
- 看圖說話-工藝流程 DIY制作刀版
- 盒子難看!!原因居然是這樣的....
- 【紙盒印后】解決你成型的疑難雜癥
- 制作刀模,這些你都知道嗎?
- 進口刀版彈墊去哪買?深華是個好選擇 選深華
- 印刷包裝也需要體現特色,選材料很重要
- 2015 刀模海綿條現貨供應,先到先得哦
- 模切外包新技術為打擊假冒偽劣注入新動力
- 刀模板的主要構成是由模切刀和木板組成!
- 你喜歡正品模切刀還是喜歡便宜模切刀?
- 教你如何正確使用和保養各種模切刀
- 如果在模切時遇到起毛爆邊該如何解決?
- 日本模切刀為什么要比其他的啤刀要貴?
-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dulee反壓線?
- 海棉條的使用方法
- 盒子難看!!原因居然是這樣的....
- 用心塑造 每一條精美直線
- 盒子難看!!原因居然是這樣的....
- 進口刀版彈墊去哪買?深華是個好選擇 選深華
- 選購深華專用墊刀海綿
- 紙箱成型機械好搭檔─深華模切刀
- 刀模板的主要構成是由模切刀和木板組成!
- 【好而不貴】墊刀泡棉為你解決模切難題,保
- 刀模用的模切刀那里有,找深華!
-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dulee反壓線?
- 【警告】網購廣東模切刀,小心掉入低價陷阱
您的瀏覽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