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雕刻凹版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發布時間:06-30 作者:小華 來源:深華印材 查看: 次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電子雕刻凹版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適用于印制書刊和包裝裝潢產品的電子雕刻凹版。
2.引用標準
GB 9851 印刷技術術語
CY/T6 凹版印刷品質量要求及檢驗方法
3.技術要求
3.1 版輥
3.1.1 直徑允差±0.02mm。
3.1.2 長度允差±3mm。
3.1.3 直線度允差≤0.04mm。
3.1.4 筒壁厚度:版輥直徑在200mm以內≤7mm,200mm以上≥10mm。
3.1.5 版輥徑向跳動允差≤0.03mm。
3.1.6 彩色版套版版輥直徑遞增尺寸符合工藝要求。
3.1.7 版輥靜平衡允差:版輥外圓上所加配重數值的允差≤100g。
3.1.8 倒角
3.1.8.1 版輥兩端倒角R7~10mm。
3.1.8.2 版輥兩端倒角表面粗糙度Ra≤3.2。
3.1.9 端面粗糙度Ra≤6.4。
3.1.10 軸孔
3.1.10.1 軸孔尺寸(包括鍵槽)符合要求。
3.1.10.2 軸孔表面粗糙度Ra≤3.2。
3.2 銅層
3.2.1 銅層厚度≥0.12mm。
3.2.2 銅層維氏硬度180°~210°。
3.2.3 銅層不起皮。
3.3 鉻層
3.3.1 鉻層厚度0.007~0.01mm。
3.3.2 鉻層維氏硬度800°~1000°(在硬度為維氏180°~210°的銅層上測量)。
3.3.3 鉻層表面粗糙度Ra≤0.4。
3.3.4 鉻層表面呈銀白色,光亮平滑,不脫落。
3.4 電雕成品版輥外觀:無劃痕、銹斑及凹坑等。圖片和文字周圍沒有不需要的網穴。
3.5 網墻整齊光潔,網穴形狀及尺寸達到印刷質量要求。
3.6 圖文變比或重復尺寸符合工藝要求,角線規矩準確。
3.7 單色和彩色印刷品質量要求見CY/T6。
4.檢驗
4.1 檢驗條件見CY/T6。
4.2 檢驗儀器和工具。
4.2.1 密度計(對反射密度計的要求見CY/T6附錄A)。
4.2.2 定量檢驗用30~50倍讀數放大鏡。
4.2.3 常規檢驗用10~15倍放大鏡。
4.2.4 金屬表面粗糙度儀。
4.2.5 銅、鎳及鉻鍍層測厚儀。
4.2.6 維氏金相硬度計。
4.2.7 凹印網穴深度測度儀。
4.2.8 直尺和卷尺。
4.2.9 R規(測量版輥兩端倒角)。
4.2.10 千分表(配有磁座)。
4.2.11 外徑千分尺。
4.3 檢驗方法
4.3.1 測量法:用規定的儀器或工具檢驗雕刻版和印樣質量。
4.3.2 目測法:按標準要求用目測檢驗雕刻版和印樣質量。
注:本標準由北京新華彩印廠負責起草。
本標準起草人:關志祥、鄧林、趙紀沛、樊景星。模切刀 壓痕條 刀版彈墊 補底紙 膠條 海綿條 補底紙 壓痕模 壓痕線
本標準規定了電子雕刻凹版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適用于印制書刊和包裝裝潢產品的電子雕刻凹版。
2.引用標準
GB 9851 印刷技術術語
CY/T6 凹版印刷品質量要求及檢驗方法
3.技術要求
3.1 版輥
3.1.1 直徑允差±0.02mm。
3.1.2 長度允差±3mm。
3.1.3 直線度允差≤0.04mm。
3.1.4 筒壁厚度:版輥直徑在200mm以內≤7mm,200mm以上≥10mm。
3.1.5 版輥徑向跳動允差≤0.03mm。
3.1.6 彩色版套版版輥直徑遞增尺寸符合工藝要求。
3.1.7 版輥靜平衡允差:版輥外圓上所加配重數值的允差≤100g。
3.1.8 倒角
3.1.8.1 版輥兩端倒角R7~10mm。
3.1.8.2 版輥兩端倒角表面粗糙度Ra≤3.2。
3.1.9 端面粗糙度Ra≤6.4。
3.1.10 軸孔
3.1.10.1 軸孔尺寸(包括鍵槽)符合要求。
3.1.10.2 軸孔表面粗糙度Ra≤3.2。
3.2 銅層
3.2.1 銅層厚度≥0.12mm。
3.2.2 銅層維氏硬度180°~210°。
3.2.3 銅層不起皮。
3.3 鉻層
3.3.1 鉻層厚度0.007~0.01mm。
3.3.2 鉻層維氏硬度800°~1000°(在硬度為維氏180°~210°的銅層上測量)。
3.3.3 鉻層表面粗糙度Ra≤0.4。
3.3.4 鉻層表面呈銀白色,光亮平滑,不脫落。
3.4 電雕成品版輥外觀:無劃痕、銹斑及凹坑等。圖片和文字周圍沒有不需要的網穴。
3.5 網墻整齊光潔,網穴形狀及尺寸達到印刷質量要求。
3.6 圖文變比或重復尺寸符合工藝要求,角線規矩準確。
3.7 單色和彩色印刷品質量要求見CY/T6。
4.檢驗
4.1 檢驗條件見CY/T6。
4.2 檢驗儀器和工具。
4.2.1 密度計(對反射密度計的要求見CY/T6附錄A)。
4.2.2 定量檢驗用30~50倍讀數放大鏡。
4.2.3 常規檢驗用10~15倍放大鏡。
4.2.4 金屬表面粗糙度儀。
4.2.5 銅、鎳及鉻鍍層測厚儀。
4.2.6 維氏金相硬度計。
4.2.7 凹印網穴深度測度儀。
4.2.8 直尺和卷尺。
4.2.9 R規(測量版輥兩端倒角)。
4.2.10 千分表(配有磁座)。
4.2.11 外徑千分尺。
4.3 檢驗方法
4.3.1 測量法:用規定的儀器或工具檢驗雕刻版和印樣質量。
4.3.2 目測法:按標準要求用目測檢驗雕刻版和印樣質量。
注:本標準由北京新華彩印廠負責起草。
本標準起草人:關志祥、鄧林、趙紀沛、樊景星。模切刀 壓痕條 刀版彈墊 補底紙 膠條 海綿條 補底紙 壓痕模 壓痕線
下一篇:凸版印刷品質量要求及檢驗方法上一篇:平裝書刊質量分級與檢驗方法
相關資訊
- 刀版彈墊:模切工藝的得力助手
- 刀版彈墊的選型與模切問題預防
- 刀版彈墊在模切工藝中的重要性
- 刀版彈墊與生產效率的關聯性
- 刀版彈墊對模切質量的優化作用
- 異形刀線布局中的刀版彈墊拓撲優化
- 再生紙模切的刀版彈墊抗污策略
- 多層復合材料的刀版彈墊層壓管理
- 薄型紙張模切中刀版彈墊的輕柔控制
- 高克重卡紙模切的刀版彈墊硬度法則
- 特種涂層紙的刀版彈墊表面能適配
- 瓦楞紙模切中刀版彈墊的力學適配
- 刀版彈墊:精準選型應對不同紙張的模切挑戰
- 刀版彈墊:模切順暢與精度的關鍵守護者
- 刀版彈墊:模切順暢與品質的守護者
- 刀版彈墊:模切機效率騰飛的羽翼
- 刀版彈墊:模切機效率提升的動能源泉
- 刀版彈墊:開啟模切機效率提升之門的鑰匙
- 刀版彈墊:模切機效率飆升的幕后功臣
- 模切機效率躍升:刀版彈墊的關鍵賦能
- 什么是亮調、中間調和暗調
- 利用CorelDRAW完成防偽圖案的設計與制作
- 海德堡模塊化的Prinect印通工作流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行業標準--裝訂質量
- 抗菌塑料標準——抗菌率不得低于90%
- GMG全流程色彩管理系統ColorServer介紹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凹版復合塑料薄
- 排版天才InDesign-InDesign DTP祥解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小學教科書幅面
- 裝訂質量要求及檢驗方法——騎馬訂裝
- Photoshop的色彩管理基本之道(二)
- Photoshop的色彩管理基本之道(三)
- 掃描儀印前色彩校正的主要方法及步驟
- 完美修臟專業軟件與眾不同的功能
- 學習Photoshop前的經典忠告
- 如何用Photoshop設計光盤盤面
- Adobe關于色彩校正及灰平衡控制意義
- PageMaker 6.5C物盡其用 功能效果盤點
- 包裝裝潢印前設計的構成內容及總體編排
- PageMaker 基礎教程
您的瀏覽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