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前處理逆光照片的關鍵技術
發布時間:06-30 作者:小華 來源:深華印材 查看: 次
照片印前制作處理是印刷質量的保證。在印前處理中, 由于照片原稿受拍攝技術、設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原 稿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此外,不同的照片其藝術風格和要 求的效果都有差異,這就要求印前制作中不僅要糾正照片存 在的不足,而且要盡量處理出作者追求的藝術效果。 光是攝影的命脈和靈魂,按照攝影時用光的特點,照片 可分為順光作品和逆光(包括側逆光)作品。順光拍攝,其 光源處于被攝對象的前方(包括側前方)。逆光(或側逆光) 拍攝,其光源處于被攝景物背后(或在拍攝點的左右側)。逆 光攝影能增強被攝物的質感和氛圍的渲染性,增強視覺的沖 擊力和畫面的縱深感,使拍攝的照片色調濃郁有韻味,反差 強烈有力度,空間感強等特點。在逆光攝影中,用光方法是 最有效的攝影創作方法之一,逆光照片能使普通的物體變成 迷人的形象,把平庸的東西加以美化,因此是許多攝影藝術 常用的方法。但由于逆光攝影存在高反差、多變化,主要部 位大都處于陰影之中,拍攝理想的效果不太容易,攝影作品 往往存在其正面光線較暗,用光質量不理想,而使影調反差 偏大,亮調和暗調層次表現得不理想,并存在物體正面的色 彩質感難以全面表 達的缺點,有的逆 光作品攝影時由于 受雜射光的影響, 畫面中產生不必要 的光斑或霧狀光影, 直接影響了層次和 色調的表現。凡此 種種,都要求制作 人員要掌握逆光照 片的特點,提高自 己的藝術修養和審 美觀,在印前制作 處理中充分利用先 進的印前設備和工 藝技術,準確把握 福建省農科院情報所林其水 印前逆光照片的關鍵技術 處理 逆光作品的風格,根據照片和印刷特點選擇最佳工藝方法, 提高制作質量。歸納起來,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握逆光攝影作品的基調
由于逆光作品用光講究,色調變化較大,能形成各種不 同的色彩基調。在大量的逆光作品中,有的是以暖色調為 主,有的是以冷色調為主。此外,還有些畫面的色調看上去 好象有些偏色,其實是作者刻意追求的,故不能認為是偏色, 所以,在復制中掌握準確畫面基調,是搞好彩色復制的前提。 例如,以人物為主體的逆光作品,在復制時要對人物膚色基 調進行合理地控制,人物膚色要有適當的亮度感,但一定要 與畫面整體的基調吻合起來,達到和諧統一。這樣,通過彩 色復制,才能真實地反映出逆光作品的特點。
二、注意逆光攝影作品的光線處理
逆光攝影的特點是充分準確地利用光線,原稿都十分講 究用光,因此,印前制作時要處理好光線美,首先要分清主 光線方向是側逆光、還是逆光。分清受光面、中調面和暗調 面。中調面的亮度不能超過或平于受光面;暗調面的亮度不 能超過或平于中調面。以人物照片為例,如果面部陰暗的關 系倒置或平了,那么即使膚色處理得很好,仍給人一種不舒 服之感,所以不能單純強調顏色的鮮艷而失去了人物面部明 暗的關系。復制中應掌握好以下幾點:(1 )注意整體畫面的 光線效果,要有強烈的光線感。版子要嶄,反差要拉得開。受 光面的色量不能平滿,暗調要深;(2)高光要亮,高光點要 集中。畫面高光部分光線感最強,高光調亮的面積要小,面 積越小,光線越集中,高光才能亮出來。該絕網的極高光絕 網,淺中調層次要豐富,才能烘托出高光的亮度;(3)要突 出主光線。有些原稿光線雜亂,分不清是正面光和逆光。需 要在原稿上作局部修正,有意識地將主光線集中到畫面的中 心重點部分,而壓縮四面散光,使視線集中,突出主題,增強 藝術效果;(4)處理好反光。注意人物面部在暗面轉向反光時的交界線要明顯,有些反光需要藝術加工。
三、強調畫面的光線感
攝影是用光線描繪被攝景物的形狀、色彩、階調層次、 透視感和質感的。所以,在復制中一定要注意逆光作品的光 線特點。對不同的光線角度(包括色光的運用)的照片,要作 具體的分析研究。在復制中要把握住畫面的光線變化,使畫 面中該亮的部分要亮出來,該暗的地方暗下去,保持一定的 反差,達到景物遠近分明,層次豐富,有良好的透視感和立 體感的效果。例如,一幅人物特寫作品,大面積濃郁色調襯 托小面積的亮色調。而這小面積亮色調,在畫面中又起著畫 龍點睛的作用。如在復制中放棄或忽略這小面積亮色調的作 用,就會使畫面灰暗無光線感,而失去人物逆光作品的韻味 和風格。
四、把握質感的表現
逆光作品,對物體表面質感也有較理想的表現力。因 此,在復制中也要強調質感的再現。例如,對一幅雪景作 品,在復制中要有意識地強化影調反差的對比度,提高亮 調層次和次亮調層次,并保持一定的色量,以利于雪的質 感表現。對于其他類型的逆光作品,也必須重視質感的表 現,否則,就會失去逆光作品的固有特點。
五、色調要厚實鮮明
逆光作品由于具有色調濃郁,顏 色飽和度大,密度反差強烈等特點, 而印刷品因受種種特定條件的制約, 致使復制品在反差對比度、顏色飽和 度、光澤度等方面均不及原稿。因 此,在復制時要把各色版的色量用 足,并注意色彩的鮮明和層次力度的 表現,以反映出逆光作品色調厚重鮮 明的特點。例如,一幅以白色小貓為 主體的逆光作品,主體處在暗冷色調 之中,貓的正面受暖色光的照射,貓 身邊緣呈現冷色味的輪廓線,主體正 面為冷暖相呼應的中間色調,形成一 幅顏色變化豐富又厚重的畫面。對 此,復制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在保證 背景色量厚重的基礎上,處理好主 體、輪廓光線與背景色量的關系,防止因主體過亮而跳出畫 面,影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的效果;二是要注意主體漸變輪 廓線色彩鮮明度的表現,以增強整個畫面的色彩鮮明度,達 到賞心悅目的復制效果。
六、注意中調的設定和調整
控制好中間調的用色量,對逆光作品的制作非常重要, 它能起到穩定亮調和暗調用墨量的作用,并能避免階調偏淺 或偏深的現象。彩色反轉片的復制,要在保持亮調色彩明 快、中間調層次豐富、暗調厚實的基礎上,適量壓縮階調,要 著重壓縮暗調的用墨量。彩色照片在復制中,要有意識地在 控制中調的基礎上,適當地提高清晰度,特別是要強調亮調 的力度。在復制中遇有受光面大、階調層次少、色彩不飽和 的側逆光作品,應在保持層次的基礎上,適當地提高色量, 以達到色調和諧、均衡的再現效果。中調的設定和調整,首 先要滿足人眼的視覺習慣。一幅人像攝影相片,無論是順光 片還是逆光片,中調過淺,膚色偏亮偏薄,中調過深,膚色偏 暗偏深,即使偏亮偏暗5%以上的網點值,也會給人不舒服 的感覺。
逆光(側逆光)片三點定標的關鍵在于控制中點。除用 灰梯尺的中點控制外,更重要的是要選擇面部某一塊作為控 制點,其訣竅在于選擇面部哪一塊作為控制點,怎樣科學地 把密度轉換為網點值。根據操作經驗應把前額部位作為中間調控制點,以紅版的網點值作為基準,反轉片前額部位的密 度值在1.2,轉換成網點面積不超過50%,控制在45%~ 48%。當逆光面部密度較大時,次高光作為白場定標點,采 用減淺10%的層次曲線,用最大的黑場定標密度值,把面部 的中、暗調層次充分表現出來,黑版層次曲線調陡,用黑版 拉開頭發與面部暗處的層次。若面部亮調密度淡薄,則白場 定標密度值要小,以加深亮調的色彩層次;而黑場定標密度 值要小。
按人像攝影原稿面部密度大小分成三類:①曝光正常。 密度反差標準的順光相片、側逆光片,其面部主體處在亮調、 中調,它與明度之間成正比,是處在最佳視覺明度范圍內。 一般通過設定高光、暗調設定密度值及相應的層次曲線和顏 色校正,都能較好的再現原稿膚色的層次和色彩變化,不需 作什么修改和調整。②曝光過度。密度反差小的高調相片, 其面部主要部分偏亮偏薄,明度高,需要作些加深調整。要 降低明度,向標準明度靠攏,以達到較好的階調反差和視覺 明度效果。③曝光不足。密度反差大的逆光相片,其面部主 要部分偏暗偏深,明度低,需要作些減淺提高調整。則一方 面在自動設定的高光、暗調密度值基礎上,人工再增加些設 定密度值,這需損失一些高光層次和壓縮一些暗調層次;另 一方面把中調至中暗調區域的曲線下拉,減淺5%或需要的 網點值,以提高明度,向標準明度靠攏,以達到較好的階調 反差和視覺明度效果。
七、控制階調反差
密度范圍大、色調變化豐富是逆光作品的又一特點。 在印刷品密度范圍有限(1.8左右)和色彩變化上遠不及逆 光作品的情況下,應充分利用制版和印刷的工藝條件,把 黑版的暗調色量用夠,同時要控制好亮調的層次和色量, 這樣才能使復制品的色域寬廣,生動逼真。復制側逆光照 片,在控制中間調穩定的基礎上,要適當地把階調做長一 些,以利于表現畫面中景物的立體感和透視效果。特別是 風光作品,把階調做長些是非常必要的,更有利于表現側 逆光風景作品的特色。另外,復制中在保持好中間調的基 礎上,還要適當提高亮調的明度,必要時可以把某些局部 的亮光點做成絕網,以增強畫面的晶瑩感。暗調在保持層 次的基礎上,用色要厚實一些,以利于強化整個畫面的空 間感和立體感,保持良好的亮度比和色彩對比,達到悅目 的復制效果。在實際工作中,對亮調較平的作品,應在保持 清晰度的基礎上提高色量;對暗調發悶的作品,應在保持 階調適度的情況下,適當降低某色版的色量,這樣才能取 得良好的復制效果。
八、各色版的定標要點
有些側逆光、逆光的人物影像,其面部的暗調面積大、 色密度較高、色相偏黃茶色或紅茶色。定標時,黃、紅版的 網點都超過80%,甚至達到90%,與深原色(100%)的網點 面積接近。由于這個區域的網點在印刷時色調值變化較大, 即使按標準給墨量印刷,印出的膚色暗調也會偏紅,顯的 “火氣”,再與深原色不飽和并級,印刷時兩者很難兼顧。印 刷若顧及膚色,給墨量小,則膚色可以,但深原色不飽和; 印刷若顧及深原色,給墨量足,則暗調膚色冒紅。所以,這 個操作要點正是針對這種情況而采取的 相應措施。這樣的分色軟片,能取得良好 的復制效果,且印刷適性也好。如果遇到 某些原稿本身就存在著分不開檔次的缺 陷,則分色定標時應以暗調膚色為基準, 紅版控制在75%左右。而深原色色量不 夠時,再選定這一區域做局部加深處理, 以拉開兩者距離。這樣的分色版既能使 暗調膚色適度,又兼顧了深原色的飽和 度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總之,在逆光照片的印前制作中,我 們要對原稿進行仔細分析,看是否偏色, 層次、清晰度、色彩飽和度等等是否良 好,充分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想要達 到的藝術效果,并根據印前的先進設備對 原稿進行必要的處理和提升,從而使作品 的真正藝術效果和印刷質量得到充分的 體現。
模切刀 壓痕條 刀版彈墊 補底紙 膠條 海綿條 補底紙 壓痕模 壓痕線
一、把握逆光攝影作品的基調
由于逆光作品用光講究,色調變化較大,能形成各種不 同的色彩基調。在大量的逆光作品中,有的是以暖色調為 主,有的是以冷色調為主。此外,還有些畫面的色調看上去 好象有些偏色,其實是作者刻意追求的,故不能認為是偏色, 所以,在復制中掌握準確畫面基調,是搞好彩色復制的前提。 例如,以人物為主體的逆光作品,在復制時要對人物膚色基 調進行合理地控制,人物膚色要有適當的亮度感,但一定要 與畫面整體的基調吻合起來,達到和諧統一。這樣,通過彩 色復制,才能真實地反映出逆光作品的特點。
二、注意逆光攝影作品的光線處理
逆光攝影的特點是充分準確地利用光線,原稿都十分講 究用光,因此,印前制作時要處理好光線美,首先要分清主 光線方向是側逆光、還是逆光。分清受光面、中調面和暗調 面。中調面的亮度不能超過或平于受光面;暗調面的亮度不 能超過或平于中調面。以人物照片為例,如果面部陰暗的關 系倒置或平了,那么即使膚色處理得很好,仍給人一種不舒 服之感,所以不能單純強調顏色的鮮艷而失去了人物面部明 暗的關系。復制中應掌握好以下幾點:(1 )注意整體畫面的 光線效果,要有強烈的光線感。版子要嶄,反差要拉得開。受 光面的色量不能平滿,暗調要深;(2)高光要亮,高光點要 集中。畫面高光部分光線感最強,高光調亮的面積要小,面 積越小,光線越集中,高光才能亮出來。該絕網的極高光絕 網,淺中調層次要豐富,才能烘托出高光的亮度;(3)要突 出主光線。有些原稿光線雜亂,分不清是正面光和逆光。需 要在原稿上作局部修正,有意識地將主光線集中到畫面的中 心重點部分,而壓縮四面散光,使視線集中,突出主題,增強 藝術效果;(4)處理好反光。注意人物面部在暗面轉向反光時的交界線要明顯,有些反光需要藝術加工。
三、強調畫面的光線感
攝影是用光線描繪被攝景物的形狀、色彩、階調層次、 透視感和質感的。所以,在復制中一定要注意逆光作品的光 線特點。對不同的光線角度(包括色光的運用)的照片,要作 具體的分析研究。在復制中要把握住畫面的光線變化,使畫 面中該亮的部分要亮出來,該暗的地方暗下去,保持一定的 反差,達到景物遠近分明,層次豐富,有良好的透視感和立 體感的效果。例如,一幅人物特寫作品,大面積濃郁色調襯 托小面積的亮色調。而這小面積亮色調,在畫面中又起著畫 龍點睛的作用。如在復制中放棄或忽略這小面積亮色調的作 用,就會使畫面灰暗無光線感,而失去人物逆光作品的韻味 和風格。
四、把握質感的表現
逆光作品,對物體表面質感也有較理想的表現力。因 此,在復制中也要強調質感的再現。例如,對一幅雪景作 品,在復制中要有意識地強化影調反差的對比度,提高亮 調層次和次亮調層次,并保持一定的色量,以利于雪的質 感表現。對于其他類型的逆光作品,也必須重視質感的表 現,否則,就會失去逆光作品的固有特點。
五、色調要厚實鮮明
逆光作品由于具有色調濃郁,顏 色飽和度大,密度反差強烈等特點, 而印刷品因受種種特定條件的制約, 致使復制品在反差對比度、顏色飽和 度、光澤度等方面均不及原稿。因 此,在復制時要把各色版的色量用 足,并注意色彩的鮮明和層次力度的 表現,以反映出逆光作品色調厚重鮮 明的特點。例如,一幅以白色小貓為 主體的逆光作品,主體處在暗冷色調 之中,貓的正面受暖色光的照射,貓 身邊緣呈現冷色味的輪廓線,主體正 面為冷暖相呼應的中間色調,形成一 幅顏色變化豐富又厚重的畫面。對 此,復制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在保證 背景色量厚重的基礎上,處理好主 體、輪廓光線與背景色量的關系,防止因主體過亮而跳出畫 面,影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的效果;二是要注意主體漸變輪 廓線色彩鮮明度的表現,以增強整個畫面的色彩鮮明度,達 到賞心悅目的復制效果。
六、注意中調的設定和調整
控制好中間調的用色量,對逆光作品的制作非常重要, 它能起到穩定亮調和暗調用墨量的作用,并能避免階調偏淺 或偏深的現象。彩色反轉片的復制,要在保持亮調色彩明 快、中間調層次豐富、暗調厚實的基礎上,適量壓縮階調,要 著重壓縮暗調的用墨量。彩色照片在復制中,要有意識地在 控制中調的基礎上,適當地提高清晰度,特別是要強調亮調 的力度。在復制中遇有受光面大、階調層次少、色彩不飽和 的側逆光作品,應在保持層次的基礎上,適當地提高色量, 以達到色調和諧、均衡的再現效果。中調的設定和調整,首 先要滿足人眼的視覺習慣。一幅人像攝影相片,無論是順光 片還是逆光片,中調過淺,膚色偏亮偏薄,中調過深,膚色偏 暗偏深,即使偏亮偏暗5%以上的網點值,也會給人不舒服 的感覺。
逆光(側逆光)片三點定標的關鍵在于控制中點。除用 灰梯尺的中點控制外,更重要的是要選擇面部某一塊作為控 制點,其訣竅在于選擇面部哪一塊作為控制點,怎樣科學地 把密度轉換為網點值。根據操作經驗應把前額部位作為中間調控制點,以紅版的網點值作為基準,反轉片前額部位的密 度值在1.2,轉換成網點面積不超過50%,控制在45%~ 48%。當逆光面部密度較大時,次高光作為白場定標點,采 用減淺10%的層次曲線,用最大的黑場定標密度值,把面部 的中、暗調層次充分表現出來,黑版層次曲線調陡,用黑版 拉開頭發與面部暗處的層次。若面部亮調密度淡薄,則白場 定標密度值要小,以加深亮調的色彩層次;而黑場定標密度 值要小。
按人像攝影原稿面部密度大小分成三類:①曝光正常。 密度反差標準的順光相片、側逆光片,其面部主體處在亮調、 中調,它與明度之間成正比,是處在最佳視覺明度范圍內。 一般通過設定高光、暗調設定密度值及相應的層次曲線和顏 色校正,都能較好的再現原稿膚色的層次和色彩變化,不需 作什么修改和調整。②曝光過度。密度反差小的高調相片, 其面部主要部分偏亮偏薄,明度高,需要作些加深調整。要 降低明度,向標準明度靠攏,以達到較好的階調反差和視覺 明度效果。③曝光不足。密度反差大的逆光相片,其面部主 要部分偏暗偏深,明度低,需要作些減淺提高調整。則一方 面在自動設定的高光、暗調密度值基礎上,人工再增加些設 定密度值,這需損失一些高光層次和壓縮一些暗調層次;另 一方面把中調至中暗調區域的曲線下拉,減淺5%或需要的 網點值,以提高明度,向標準明度靠攏,以達到較好的階調 反差和視覺明度效果。
七、控制階調反差
密度范圍大、色調變化豐富是逆光作品的又一特點。 在印刷品密度范圍有限(1.8左右)和色彩變化上遠不及逆 光作品的情況下,應充分利用制版和印刷的工藝條件,把 黑版的暗調色量用夠,同時要控制好亮調的層次和色量, 這樣才能使復制品的色域寬廣,生動逼真。復制側逆光照 片,在控制中間調穩定的基礎上,要適當地把階調做長一 些,以利于表現畫面中景物的立體感和透視效果。特別是 風光作品,把階調做長些是非常必要的,更有利于表現側 逆光風景作品的特色。另外,復制中在保持好中間調的基 礎上,還要適當提高亮調的明度,必要時可以把某些局部 的亮光點做成絕網,以增強畫面的晶瑩感。暗調在保持層 次的基礎上,用色要厚實一些,以利于強化整個畫面的空 間感和立體感,保持良好的亮度比和色彩對比,達到悅目 的復制效果。在實際工作中,對亮調較平的作品,應在保持 清晰度的基礎上提高色量;對暗調發悶的作品,應在保持 階調適度的情況下,適當降低某色版的色量,這樣才能取 得良好的復制效果。
八、各色版的定標要點
有些側逆光、逆光的人物影像,其面部的暗調面積大、 色密度較高、色相偏黃茶色或紅茶色。定標時,黃、紅版的 網點都超過80%,甚至達到90%,與深原色(100%)的網點 面積接近。由于這個區域的網點在印刷時色調值變化較大, 即使按標準給墨量印刷,印出的膚色暗調也會偏紅,顯的 “火氣”,再與深原色不飽和并級,印刷時兩者很難兼顧。印 刷若顧及膚色,給墨量小,則膚色可以,但深原色不飽和; 印刷若顧及深原色,給墨量足,則暗調膚色冒紅。所以,這 個操作要點正是針對這種情況而采取的 相應措施。這樣的分色軟片,能取得良好 的復制效果,且印刷適性也好。如果遇到 某些原稿本身就存在著分不開檔次的缺 陷,則分色定標時應以暗調膚色為基準, 紅版控制在75%左右。而深原色色量不 夠時,再選定這一區域做局部加深處理, 以拉開兩者距離。這樣的分色版既能使 暗調膚色適度,又兼顧了深原色的飽和 度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總之,在逆光照片的印前制作中,我 們要對原稿進行仔細分析,看是否偏色, 層次、清晰度、色彩飽和度等等是否良 好,充分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想要達 到的藝術效果,并根據印前的先進設備對 原稿進行必要的處理和提升,從而使作品 的真正藝術效果和印刷質量得到充分的 體現。
模切刀 壓痕條 刀版彈墊 補底紙 膠條 海綿條 補底紙 壓痕模 壓痕線
下一篇:柔印印刷品印前設計的注意事項上一篇:彩箱、彩盒印前設計與制版技術
相關資訊
- 紙張模切起毛的具體原因有哪些
- 模切紙張起毛可更換模切刀或是防爆膠條可解
- 刀模制作整個步驟第一次分享
- 刀模的正確保養方法
- 怎樣選擇優質的墊刀泡棉
- 刀版彈墊的彈性強度與硬度的關系,提升工作
- 紙板切不穿是和選用的刀版彈墊有關系嗎
- 刀版彈墊的選用方法
- 防止瓦楞紙張模切爆邊用的防爆膠條
- 模切散紙亂紙用什么樣的海綿條比較合適
- 海綿條是否能夠解決紙張模切起毛散紙亂紙問
- 刀模墊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刀模海綿條有什么作用又如何使用
- eva泡棉有哪些特點和實際用途
- 什么樣的刀模彈墊質量比較好
- 第一次發現EVA泡棉居然有這么多用途
- 刀模粘貼刀模彈墊太厚會造成哪些嚴重后果
- 優質的墊刀泡棉都有哪些特征
- eva內襯包裝大特性有哪些
- 使用eva內襯包裝的產品有哪些優勢
- 什么是亮調、中間調和暗調
- 利用CorelDRAW完成防偽圖案的設計與制作
- 海德堡模塊化的Prinect印通工作流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小學教科書幅面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凹版復合塑料薄
- 排版天才InDesign-InDesign DTP祥解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行業標準--裝訂質量
- GMG全流程色彩管理系統ColorServer介紹
- 裝訂質量要求及檢驗方法——騎馬訂裝
- 引起網點擴大的各方面原因分析
- Photoshop的色彩管理基本之道(二)
- Photoshop的色彩管理基本之道(三)
- 掃描儀印前色彩校正的主要方法及步驟
- 完美修臟專業軟件與眾不同的功能
- 學習Photoshop前的經典忠告
- 如何用Photoshop設計光盤盤面
- Adobe關于色彩校正及灰平衡控制意義
- PageMaker 6.5C物盡其用 功能效果盤點
- 包裝裝潢印前設計的構成內容及總體編排
- PageMaker 基礎教程
您的瀏覽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