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版的制作與應用
發布時間:06-30 作者:小華 來源:深華印材 查看: 次
黑版的制作與應用
一、黑色的含義及印刷中黑色實地密度的范圍
“顏色是非彩色和彩色的總稱”。非彩色在印刷中是指白到黑的系列。實指印刷用紙的最大白度與黃、品紅、青、黑四色實地墨層疊加出來的有效密度的反差范圍,即紙的白度、淺灰,中灰、深灰、黑,有時用到焦黑概念。
非彩色系列中,理想的白是完全反射的物體,生活中并沒有100%反射的物體,印刷用紙最好的涂料紙反射率在90%左右,新聞紙只有50%左右,其他印刷用紙(膠版紙、凸版紙、字典紙)在兩者之間;理想的黑是完全吸收可見光譜的物體,完全吸收的物體也不存在,用涂料紙印刷,四色疊加出來的有效密度為1.8左右,一般新聞紙印刷單色,黑的實地密度在1.0-1.2,膠版紙印刷單色,黑的實地密度在1.2~1.4。涂料紙黑的實地密度在1.4~1.8。因此可以說黑實地密度在1.0~1.8之間。
二、黑版在彩色復制中的作用
1、使用黑版能增強圖像的密度反差。以目前常規條件印刷,黃、品紅、青三原色油墨疊加后的有效密度,最大在1.8左右,而視覺分辨率能力可達到1.8~2.0,于是選用適當階調的黑版來加大紙張的吸收能力,一般吸收從96%增加到98%,即實際增加0.2-0.4的有效密度,從而增大了圖像整體密度反差范圍,加強了圖像的立體感、空間感、提高了產品質量。
2、黑版能穩定圖像的顏色。穩定的范圍取決于黑版階調的長短,黑版的階調越長,穩定顏色的范圍越大。一般講,以彩色為主的圖像大都采用骨架黑版,主要是穩定中暗調顏色和加強圖像輪廓。具體實施要分析圖像顏色和階調的特性,確定黑版階調的起始點和曲線特點。對于以墨為主的國畫和中性色調的圖像黑版階調應相對長些,但除此之外,黑版階調長了,圖像色調容易變得灰暗。目前圖像制版軟件都有自動生成黑版的功能,如果原稿色調是標準的,分色加網的結果一般也是符合實際的,問題是用來制版的原稿符合標準的比例很小,分色加網時絕大部分都要進行調整,一般對彩色版比較重視,而對黑版就有所忽視。應該根據原稿的特點和印刷適性條件,調整黑版階調的起始點和γ值。
一般講,亮到中調顏色的偏差,可以調節網點面積大小解決,而網像的暗調,特別是75%以上網點部位,靠網點面積調節就受限制,因此相當數量的印刷品中至暗調色調不穩。從北京地區多家印刷產品測試的結果看(用相同紙張、相同油墨、相同測控條〕,沒有一家是理想的中性墨,大都是用綠濾色片測得值最高,紫藍濾色片測得值次之,大紅濾色片測得值偏低,這說明圖像暗調色偏暖,而實際是大多數圖像暗調色偏冷。因此,采用適當階調的黑版疊加,可以起到穩定中至暗調顏色的作用,克服暗調偏暖的問題,達到滿意的效果。
3、黑版能加強圖像中至暗調的層次。由于印刷適性條件和人的視覺適應能力的限制,彩色復制的一般規律是保持亮調,有的略作強調;盡可能保持中調或略作適當壓縮,一般是壓縮暗調。如絕大部分圖像進行的底色去除,三個色版暗調均不同程度的減少色量,暗調的色量就不足,再加上視覺對暗調的分辨率相對強,只用彩色疊加,中至暗調層次明顯不好,輪廓或線條虛混,階調拉不開。因此,需要增加黑版,有的黑版還要進行底色增益,這樣就能加強或補償暗調的層次。
4、以黑灰為主色調的圖像,如具有悠久歷史,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的中國畫,理論上也可用常規工藝復制,但從分色加網、曬版到印刷灰色平衡都非常難掌握。產品容易產生泛黃、冒紫或偏紅,而用長調黑版表現則方便得多,效果也好,有必要時再配以專用灰版,復制效果則更好,更能體現國畫的風格。
5、使用適當階調的黑版既有利于印刷,又可降低成本。黑可由三原色疊加出,在制版時用底色去除方法(UCR),在三原色版中減掉相應的部分,以黑版代替,這樣既能滿足圖像色調的要求,又能節約彩色油墨、降低成本,因為三原色油墨每種都比黑墨貴得多。所以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用好黑版。
應該指出:相當部分人對黑版作用的認識不足,實際黑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提高對黑版作用的認識,重視對黑版制作與使用的研究。
三、黑版階調的類型
在彩色復制中,黑版應用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產品質量,因此要根據相關條件和要求,合理靈活地用好黑版,黑版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
1、短調黑版。黑版階調比三個原色版階調都短,適用于以彩色為主或色調明快的圖像。黑版的階調一般從圖像的中調開始,主要在圖像中至暗調的輪廓部位起作用,所以又叫輪廓黑版或骨架黑版。主要起加強圖像反差,強化中至暗調層次和穩定顏色的作用。由于原稿色調變化萬千,短調黑版的階調有平嶄和淺深之分,在階調起點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有的階調相當短,網點面積約在0~5%或略有超出;有的適中,網點面積約在0―75%;有的深嶄,網點面積能達到0~95%。
2、中調黑版。一般指按常規比例制作的黑版,因此也叫線性黑版,適合于彩色和非彩色并重的原稿,如風光畫、建筑畫中有人物的原稿等。為了有利于表現畫面,黑版的階調可根據原稿特征和印刷適性的要求相應放長,階調的起點可小于圖像的中調,階調長至70%以上,網點面積可以占到全圖面積的50%左右。
3、長調黑版。適用于非彩色為主,彩色為輔的原稿。如以墨調(焦、濃、重、淡、清)為主的國畫,復制時為了有利于再現非彩色系列,黑版階調可以制成0~100%,因此也叫全調黑版。黑版的網點面積可占全圖的80%以上,除基本色部位,在三原色版上階調要相應縮短。試驗證明,用了長調黑版,一般黃和品紅版階調在0~50%,青版在0~25%即可達到要求。用桌面出版系統(DTP)的軟件功能實施并不難。
以上按一般規律將黑版分為三類,在實際應用中并沒有明確的界限,僅是提出了基本原則和應用方法,應用起來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據不同的原稿、不同印刷適性條件酌情掌握,以滿足顧客要求。復制顏色鮮艷,密度反差偏小的圖像,應以三原色版為主,用短調黑版為佳;復制階調豐富,顏色明快,密度反差適中的圖像,三個原色版與黑版要協調好,黑版以中調為好;復制以非彩色占重要位置的圖像,用長調黑版效果會更好。
現有印前硬件和軟件,制什么階調的黑版均可運用自如。但是要明確:制版是手段,印刷才是目的。制版時不僅要分析原稿的特性,調節好原稿的不足,而且要考慮印刷適性(紙張、油墨、印刷、印刷過程和環境的綜合適性)的不同,如同一套印版,用單張紙印刷機和涂料紙印刷,印刷效果會很好。如果還用這套印版,用高速輪轉機和一般紙張(新聞紙或膠版紙)印刷,印刷效果可能會很差。因此,后者的制版就應做調節,基本色調相對用足些,相反色少用些,網線用粗些。由于相反色用的少,黑版階調就要相對用長些、深嶄地。
印刷色序對黑版階調也有影響,在圖像色調要求基本相同的條件下,如果后印黑,此時的黑版階調寧可相對短些;如果多色機先印黑,黑版的階調可相對長些,效果會更好。
四、黑版與三原色的關系
在以疊色為主的彩色復制過程中,用三原色版的不同面積網點組合套印,能夠疊出不同亮度的非彩色來,即黑灰系列;用0~100%網點面積的黑版也能生成不同亮度的非彩色。兩種復制方法可以達到同一效果,這樣兩者的關系就非常密切。要么以三原色版為主,黑版為輔;要么以黑版為主,三原色版為輔,有時也可兩者兼顧,但是不管采用哪種模式,都要妥善處理好黑版和三原色版的關系。一般講,如果以三原色版為主,黑版為輔,三原色版階調相對要長,黑版階調相對要短,兩者階調自然銜接,給人以連續完整的感覺;如果黑版和三原色階調都長(四個版總階調長超過360%),印刷品的效果容易產生灰、平、悶,而且不利于多色高速印刷;如果黑版和三原色版階調都短(黃50、品紅50、青30、黑80,四個版階調總長不能短于240%),印刷品的效果容易產生淺、平、薄、圖像密度反差不均,色調不連續的感覺,立體感、空間感不夠。
需要說明的是,以黑版為主,主要指非彩色和混合色調,三原色版的基本色還是酌情用夠,否則也會影響圖像色彩的鮮艷度和飽和度。
總之要根據原稿的顏色特點、印刷適性的條件和產品要求,以有利產品質量為前提,妥善處理好黑版與三原色版的關系。
五、單色文圖復制黑版的應用
單色文圖復制技術相對簡單,但也存在較多問題需要研討。
1、文字質量:從大量書、刊、報的印刷質量看,文字筆劃有相當比例偏細,墨色偏淺。筆劃粗細沒有明確規定,一般以業內多數人視覺評定為據,膠印印出的實地密度為0.9-1.3。市場上見到的印刷品有相當部分達不到要求。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照排過程中,曝光或顯影不適,有的是選用的感光片反差系數不夠,造成文字和網點的透射密度偏低,按要求實地密度(含片基加灰霧)為2.5以上。文字和網點的虛邊應小于寬度的1/40;二是曬版過程中,可能是為了印刷時空白部位不上臟,曬版時曝光過量,顯影過頭,或兩者都過量,造成印版上筆劃偏細,網點縮小,整個印版偏淺;三是印刷過程中,給墨量或印刷壓力偏小,給水量偏大,有的是油墨底色濃度偏小,達不到墨色要求的黑度,需要明確原因,綜合解決。
2、單色插圖質量:插圖是幫助或補充說明文章內容的,使用得好能美化頁面,加強藝術感染力。但是有相當比例的黑白圖像插圖存在灰平、密度反差偏小,暗調糊瞎等缺欠。分析原因,一是加網曲線選擇不當,單色圖有專用的黑版曲線,不能用四色制版中自動生成的曲線,如果用必須調節;二是加網線數偏細,黑白文字為主的印刷用紙,以書刊膠印紙和一般膠版紙為多,這些紙由于平滑度等性能的限制,不宜采用細網線印刷,一般以100~120線/英寸為宜,但是有相當比例插圖用了133~150線/英寸;三是網線角度使用不妥,由于45°或135°的視覺效果最好,因此單色圖像加網角度應用45°或135°,但是較多的是用了常規四色制版的黑版隨機角度,出現了不規范的用法。由于上述原因,再加上印刷用紙性能的限制,造成黑白圖像質量不佳。
3、要兼顧文圖質量:印刷向圖文并茂發展。存在著以圖為主,對文字重視不夠;或以文為主,對圖像重視不夠的現象,如以圖為主的畫冊,為了照顧圖像質量,黑版就會曬淺,造成文字密度不夠;黑版深了造成文字密度偏重,特別是筆劃偏多的繁體字存在糊瞎現象。以文字為主,印刷墨色是按文字墨色要求確定,這樣圖像就容易出現偏淺或偏深的現象。
六、對黑版應用的幾點想法
由于原稿的復雜性和印刷適性的多變性,黑版的應用比較靈活,但有規律可尋。
1、應重視黑版的應用與研究。在照相制版時用底色去除(UCR)調節,指在圖像的混合色或暗調中,從三原色版中去掉中性灰部分,用相應黑版替代,主要憑經驗控制,去除范圍相對短;到了電子分色機制版時,用了程序化底色去除(PCR),用專用的計算電路程序控制實施底色去除;日本電分機用了全底色去除(ICR)、原理相同,只是去除范圍可到全階調,后又出現灰色替代(GCR),指圖像中非彩色不用三原色疊加產生,而完全用不同面積的黑版替代。因此,現有條件任何階調的黑版都可自動生成,應用起來并不難,難的是原稿種類繁多,而且完全符合制版要求的較少,再加上印刷適性的可變性,造成多數黑版需要調整。
2、重視非彩色結構的應用與研究。從UCR、PCR、ICR到GCR,這實際是非彩色結構的理論基礎與演變過程。通過非彩色結構功能調節,可減少三色版網點面積的總和,減少了印刷網點疊加的幾率,適合于多色、雙面、輪轉、自動控制的高速印刷,節省彩色油墨,降低成本。目前制版軟件都有這個功能,關鍵是如何用好。
3、重視國畫復制黑版的應用與研究,中國畫以墨為主,在世界美術領域自成體系,歷史悠久。印刷可用長調黑版,多個黑版(短調解決重、焦墨調,中調黑版承上啟下,長調灰版重點解決淡、清墨調)等疊加和專色相結合。但是目前國畫印品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絕大多數的畫不適合直接制版,需拍照成彩色反轉片,在制作過程中,彩色反轉片對彩色有所夸張,而對非彩色則有降低的趨勢,因此多數國畫二次原稿存在不足,如淡清墨調并級或丟失等。目前多數圖像制版軟件是引進的,在國畫復制中存在著局限性,使用時多數需要調節。從見到的印品看,相當部分調節得不如人意。國畫多數由宣紙繪制,少數由絹繪制,印刷用紙以高檔涂料紙為多。印刷出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淡、清墨調并級、甚至丟失;有的重、焦墨調拉不開、色調偏離,失去國畫的韻味。
4、重視單色圖的制作和應用。書、刊、報等印刷品中的插圖越來越多,為了提高印刷的整體質量,應從設計、制版、曬版、印刷及用料方面給予全面考慮 。模切刀 壓痕條 刀版彈墊 補底紙 膠條 海綿條 補底紙 壓痕模 壓痕線
一、黑色的含義及印刷中黑色實地密度的范圍
“顏色是非彩色和彩色的總稱”。非彩色在印刷中是指白到黑的系列。實指印刷用紙的最大白度與黃、品紅、青、黑四色實地墨層疊加出來的有效密度的反差范圍,即紙的白度、淺灰,中灰、深灰、黑,有時用到焦黑概念。
非彩色系列中,理想的白是完全反射的物體,生活中并沒有100%反射的物體,印刷用紙最好的涂料紙反射率在90%左右,新聞紙只有50%左右,其他印刷用紙(膠版紙、凸版紙、字典紙)在兩者之間;理想的黑是完全吸收可見光譜的物體,完全吸收的物體也不存在,用涂料紙印刷,四色疊加出來的有效密度為1.8左右,一般新聞紙印刷單色,黑的實地密度在1.0-1.2,膠版紙印刷單色,黑的實地密度在1.2~1.4。涂料紙黑的實地密度在1.4~1.8。因此可以說黑實地密度在1.0~1.8之間。
二、黑版在彩色復制中的作用
1、使用黑版能增強圖像的密度反差。以目前常規條件印刷,黃、品紅、青三原色油墨疊加后的有效密度,最大在1.8左右,而視覺分辨率能力可達到1.8~2.0,于是選用適當階調的黑版來加大紙張的吸收能力,一般吸收從96%增加到98%,即實際增加0.2-0.4的有效密度,從而增大了圖像整體密度反差范圍,加強了圖像的立體感、空間感、提高了產品質量。
2、黑版能穩定圖像的顏色。穩定的范圍取決于黑版階調的長短,黑版的階調越長,穩定顏色的范圍越大。一般講,以彩色為主的圖像大都采用骨架黑版,主要是穩定中暗調顏色和加強圖像輪廓。具體實施要分析圖像顏色和階調的特性,確定黑版階調的起始點和曲線特點。對于以墨為主的國畫和中性色調的圖像黑版階調應相對長些,但除此之外,黑版階調長了,圖像色調容易變得灰暗。目前圖像制版軟件都有自動生成黑版的功能,如果原稿色調是標準的,分色加網的結果一般也是符合實際的,問題是用來制版的原稿符合標準的比例很小,分色加網時絕大部分都要進行調整,一般對彩色版比較重視,而對黑版就有所忽視。應該根據原稿的特點和印刷適性條件,調整黑版階調的起始點和γ值。
一般講,亮到中調顏色的偏差,可以調節網點面積大小解決,而網像的暗調,特別是75%以上網點部位,靠網點面積調節就受限制,因此相當數量的印刷品中至暗調色調不穩。從北京地區多家印刷產品測試的結果看(用相同紙張、相同油墨、相同測控條〕,沒有一家是理想的中性墨,大都是用綠濾色片測得值最高,紫藍濾色片測得值次之,大紅濾色片測得值偏低,這說明圖像暗調色偏暖,而實際是大多數圖像暗調色偏冷。因此,采用適當階調的黑版疊加,可以起到穩定中至暗調顏色的作用,克服暗調偏暖的問題,達到滿意的效果。
3、黑版能加強圖像中至暗調的層次。由于印刷適性條件和人的視覺適應能力的限制,彩色復制的一般規律是保持亮調,有的略作強調;盡可能保持中調或略作適當壓縮,一般是壓縮暗調。如絕大部分圖像進行的底色去除,三個色版暗調均不同程度的減少色量,暗調的色量就不足,再加上視覺對暗調的分辨率相對強,只用彩色疊加,中至暗調層次明顯不好,輪廓或線條虛混,階調拉不開。因此,需要增加黑版,有的黑版還要進行底色增益,這樣就能加強或補償暗調的層次。
4、以黑灰為主色調的圖像,如具有悠久歷史,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的中國畫,理論上也可用常規工藝復制,但從分色加網、曬版到印刷灰色平衡都非常難掌握。產品容易產生泛黃、冒紫或偏紅,而用長調黑版表現則方便得多,效果也好,有必要時再配以專用灰版,復制效果則更好,更能體現國畫的風格。
5、使用適當階調的黑版既有利于印刷,又可降低成本。黑可由三原色疊加出,在制版時用底色去除方法(UCR),在三原色版中減掉相應的部分,以黑版代替,這樣既能滿足圖像色調的要求,又能節約彩色油墨、降低成本,因為三原色油墨每種都比黑墨貴得多。所以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用好黑版。
應該指出:相當部分人對黑版作用的認識不足,實際黑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提高對黑版作用的認識,重視對黑版制作與使用的研究。
三、黑版階調的類型
在彩色復制中,黑版應用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產品質量,因此要根據相關條件和要求,合理靈活地用好黑版,黑版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
1、短調黑版。黑版階調比三個原色版階調都短,適用于以彩色為主或色調明快的圖像。黑版的階調一般從圖像的中調開始,主要在圖像中至暗調的輪廓部位起作用,所以又叫輪廓黑版或骨架黑版。主要起加強圖像反差,強化中至暗調層次和穩定顏色的作用。由于原稿色調變化萬千,短調黑版的階調有平嶄和淺深之分,在階調起點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有的階調相當短,網點面積約在0~5%或略有超出;有的適中,網點面積約在0―75%;有的深嶄,網點面積能達到0~95%。
2、中調黑版。一般指按常規比例制作的黑版,因此也叫線性黑版,適合于彩色和非彩色并重的原稿,如風光畫、建筑畫中有人物的原稿等。為了有利于表現畫面,黑版的階調可根據原稿特征和印刷適性的要求相應放長,階調的起點可小于圖像的中調,階調長至70%以上,網點面積可以占到全圖面積的50%左右。
3、長調黑版。適用于非彩色為主,彩色為輔的原稿。如以墨調(焦、濃、重、淡、清)為主的國畫,復制時為了有利于再現非彩色系列,黑版階調可以制成0~100%,因此也叫全調黑版。黑版的網點面積可占全圖的80%以上,除基本色部位,在三原色版上階調要相應縮短。試驗證明,用了長調黑版,一般黃和品紅版階調在0~50%,青版在0~25%即可達到要求。用桌面出版系統(DTP)的軟件功能實施并不難。
以上按一般規律將黑版分為三類,在實際應用中并沒有明確的界限,僅是提出了基本原則和應用方法,應用起來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據不同的原稿、不同印刷適性條件酌情掌握,以滿足顧客要求。復制顏色鮮艷,密度反差偏小的圖像,應以三原色版為主,用短調黑版為佳;復制階調豐富,顏色明快,密度反差適中的圖像,三個原色版與黑版要協調好,黑版以中調為好;復制以非彩色占重要位置的圖像,用長調黑版效果會更好。
現有印前硬件和軟件,制什么階調的黑版均可運用自如。但是要明確:制版是手段,印刷才是目的。制版時不僅要分析原稿的特性,調節好原稿的不足,而且要考慮印刷適性(紙張、油墨、印刷、印刷過程和環境的綜合適性)的不同,如同一套印版,用單張紙印刷機和涂料紙印刷,印刷效果會很好。如果還用這套印版,用高速輪轉機和一般紙張(新聞紙或膠版紙)印刷,印刷效果可能會很差。因此,后者的制版就應做調節,基本色調相對用足些,相反色少用些,網線用粗些。由于相反色用的少,黑版階調就要相對用長些、深嶄地。
印刷色序對黑版階調也有影響,在圖像色調要求基本相同的條件下,如果后印黑,此時的黑版階調寧可相對短些;如果多色機先印黑,黑版的階調可相對長些,效果會更好。
四、黑版與三原色的關系
在以疊色為主的彩色復制過程中,用三原色版的不同面積網點組合套印,能夠疊出不同亮度的非彩色來,即黑灰系列;用0~100%網點面積的黑版也能生成不同亮度的非彩色。兩種復制方法可以達到同一效果,這樣兩者的關系就非常密切。要么以三原色版為主,黑版為輔;要么以黑版為主,三原色版為輔,有時也可兩者兼顧,但是不管采用哪種模式,都要妥善處理好黑版和三原色版的關系。一般講,如果以三原色版為主,黑版為輔,三原色版階調相對要長,黑版階調相對要短,兩者階調自然銜接,給人以連續完整的感覺;如果黑版和三原色階調都長(四個版總階調長超過360%),印刷品的效果容易產生灰、平、悶,而且不利于多色高速印刷;如果黑版和三原色版階調都短(黃50、品紅50、青30、黑80,四個版階調總長不能短于240%),印刷品的效果容易產生淺、平、薄、圖像密度反差不均,色調不連續的感覺,立體感、空間感不夠。
需要說明的是,以黑版為主,主要指非彩色和混合色調,三原色版的基本色還是酌情用夠,否則也會影響圖像色彩的鮮艷度和飽和度。
總之要根據原稿的顏色特點、印刷適性的條件和產品要求,以有利產品質量為前提,妥善處理好黑版與三原色版的關系。
五、單色文圖復制黑版的應用
單色文圖復制技術相對簡單,但也存在較多問題需要研討。
1、文字質量:從大量書、刊、報的印刷質量看,文字筆劃有相當比例偏細,墨色偏淺。筆劃粗細沒有明確規定,一般以業內多數人視覺評定為據,膠印印出的實地密度為0.9-1.3。市場上見到的印刷品有相當部分達不到要求。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照排過程中,曝光或顯影不適,有的是選用的感光片反差系數不夠,造成文字和網點的透射密度偏低,按要求實地密度(含片基加灰霧)為2.5以上。文字和網點的虛邊應小于寬度的1/40;二是曬版過程中,可能是為了印刷時空白部位不上臟,曬版時曝光過量,顯影過頭,或兩者都過量,造成印版上筆劃偏細,網點縮小,整個印版偏淺;三是印刷過程中,給墨量或印刷壓力偏小,給水量偏大,有的是油墨底色濃度偏小,達不到墨色要求的黑度,需要明確原因,綜合解決。
2、單色插圖質量:插圖是幫助或補充說明文章內容的,使用得好能美化頁面,加強藝術感染力。但是有相當比例的黑白圖像插圖存在灰平、密度反差偏小,暗調糊瞎等缺欠。分析原因,一是加網曲線選擇不當,單色圖有專用的黑版曲線,不能用四色制版中自動生成的曲線,如果用必須調節;二是加網線數偏細,黑白文字為主的印刷用紙,以書刊膠印紙和一般膠版紙為多,這些紙由于平滑度等性能的限制,不宜采用細網線印刷,一般以100~120線/英寸為宜,但是有相當比例插圖用了133~150線/英寸;三是網線角度使用不妥,由于45°或135°的視覺效果最好,因此單色圖像加網角度應用45°或135°,但是較多的是用了常規四色制版的黑版隨機角度,出現了不規范的用法。由于上述原因,再加上印刷用紙性能的限制,造成黑白圖像質量不佳。
3、要兼顧文圖質量:印刷向圖文并茂發展。存在著以圖為主,對文字重視不夠;或以文為主,對圖像重視不夠的現象,如以圖為主的畫冊,為了照顧圖像質量,黑版就會曬淺,造成文字密度不夠;黑版深了造成文字密度偏重,特別是筆劃偏多的繁體字存在糊瞎現象。以文字為主,印刷墨色是按文字墨色要求確定,這樣圖像就容易出現偏淺或偏深的現象。
六、對黑版應用的幾點想法
由于原稿的復雜性和印刷適性的多變性,黑版的應用比較靈活,但有規律可尋。
1、應重視黑版的應用與研究。在照相制版時用底色去除(UCR)調節,指在圖像的混合色或暗調中,從三原色版中去掉中性灰部分,用相應黑版替代,主要憑經驗控制,去除范圍相對短;到了電子分色機制版時,用了程序化底色去除(PCR),用專用的計算電路程序控制實施底色去除;日本電分機用了全底色去除(ICR)、原理相同,只是去除范圍可到全階調,后又出現灰色替代(GCR),指圖像中非彩色不用三原色疊加產生,而完全用不同面積的黑版替代。因此,現有條件任何階調的黑版都可自動生成,應用起來并不難,難的是原稿種類繁多,而且完全符合制版要求的較少,再加上印刷適性的可變性,造成多數黑版需要調整。
2、重視非彩色結構的應用與研究。從UCR、PCR、ICR到GCR,這實際是非彩色結構的理論基礎與演變過程。通過非彩色結構功能調節,可減少三色版網點面積的總和,減少了印刷網點疊加的幾率,適合于多色、雙面、輪轉、自動控制的高速印刷,節省彩色油墨,降低成本。目前制版軟件都有這個功能,關鍵是如何用好。
3、重視國畫復制黑版的應用與研究,中國畫以墨為主,在世界美術領域自成體系,歷史悠久。印刷可用長調黑版,多個黑版(短調解決重、焦墨調,中調黑版承上啟下,長調灰版重點解決淡、清墨調)等疊加和專色相結合。但是目前國畫印品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絕大多數的畫不適合直接制版,需拍照成彩色反轉片,在制作過程中,彩色反轉片對彩色有所夸張,而對非彩色則有降低的趨勢,因此多數國畫二次原稿存在不足,如淡清墨調并級或丟失等。目前多數圖像制版軟件是引進的,在國畫復制中存在著局限性,使用時多數需要調節。從見到的印品看,相當部分調節得不如人意。國畫多數由宣紙繪制,少數由絹繪制,印刷用紙以高檔涂料紙為多。印刷出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淡、清墨調并級、甚至丟失;有的重、焦墨調拉不開、色調偏離,失去國畫的韻味。
4、重視單色圖的制作和應用。書、刊、報等印刷品中的插圖越來越多,為了提高印刷的整體質量,應從設計、制版、曬版、印刷及用料方面給予全面考慮 。模切刀 壓痕條 刀版彈墊 補底紙 膠條 海綿條 補底紙 壓痕模 壓痕線
下一篇:影響啤酒標簽貼標適性的因素上一篇:啤酒箱壓痕線邊緣爆裂處理
相關資訊
- 彩盒包裝加工有些切不穿是什么原因用補底鋼
- 手動模切機怎樣選用刀模海棉條
- 刀版彈墊正確安裝使用能避免卡紙彩盒模切起
- 刀版彈墊這樣選擇也能避免紙張模切起毛問題
- 彩盒包裝紙箱模切起毛拉絲?防爆膠條來幫您
- 解決刀版彈墊太硬紙板啤不穿的問題
- 模切2200g的灰板紙用哪種硬度的刀版彈墊?
- 刀版彈墊在紙箱包裝模切中起到哪些作用
- 刀版彈墊在彩盒包裝模切中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 刀版彈墊的硬度在彩盒包裝模切成型時有什么
- 壓痕線不規則會造成哪些模切問題
- 手動啤機用的刀版彈墊自動模切機用的有哪些
- 怎樣快速區分墊刀泡棉的質量
- 刀模夾縫膠條使用方法和作用
- 印刷包裝刀模為什么要貼墊刀泡棉
- 印刷包裝刀模先貼刀版彈墊還是先裝壓痕條
- 刀版彈墊的選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導致壓痕線條移位的因素有哪些?
- 印刷包裝模切過程中刀模用的墊刀泡棉起什么
- 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壓痕條在模切時偏移
- 壓痕線規格選用公式詳解
- 反壓線選用介紹
- 防爆膠條使用方法
- 刀模板上的刀是如何裝入的
- 什么是刀版彈墊?
- 淺析輪轉膠印機印刷張力的調節與控制
- 卡紙模切時選擇壓痕線型號規則
- 印刷材料DULEE反壓痕線詳細
- 模切刀模要如何選用壓痕線
- 模切刀常用規格
- 刀版彈墊膠條起到什么作用?
- 模切彩盒有誤差是什么原因?
- EVA泡綿包裝材料特性
- 泡綿XPE是什么呢?
- 模具材料模切刀規格描述
- 模切壓痕工藝常見技術問題
- 如何處理模切壓痕加工中的出現的故障?三
- 如何處理模切壓痕加工中的出現的故障?二
- 如何處理模切壓痕加工中的出現的故障?一
- 模切刀模要如何選用壓痕線
您的瀏覽歷史